在干細胞研究領域,培養體系的優化直接關系到細胞增殖效率、分化潛能及臨床應用安全性。傳統血清培養基因成分復雜、批次差異大,易引入外源病原體或免疫原性風險。
KnockOut™ 血清替代物(KnockOut™ Serum Replacement, KSR)作為無血清培養的核心添加劑,憑借其成分明確、穩定性高的優勢,已成為胚胎干細胞(ESC)、誘導多能干細胞(iPSC)及部分成體干細胞培養的選擇方案。

一、成分解析:模擬天然微環境的科學設計
KnockOut™ 血清替代物由重組蛋白、脂質、微量元素及生長因子等成分組成,其核心設計邏輯在于“精準替代血清功能”:
1.生長因子協同作用
含胰島素樣生長因子(IGF)、轉化生長因子β(TGF-β)等關鍵因子,維持干細胞自我更新能力,同時抑制自發分化。例如,在人類ESC培養中,KSR可替代90%以上血清功能,顯著降低非多能性細胞比例。
2.脂質與抗氧化體系
添加膽固醇、亞油酸及維生素E,模擬細胞膜磷脂雙層結構,提升細胞對機械應力的耐受性;抗氧化成分可減少活性氧(ROS)積累,延長干細胞擴增代數。
3.低蛋白污染風險
通過重組技術生產核心成分,避免動物源性蛋白(如牛血清白蛋白)帶來的病原體污染,符合GLP(良好實驗室規范)及GMP(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)要求。
二、應用優勢: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橋梁
1.標準化與可重復性
批次間成分差異<5%,確保實驗結果一致性。某研究團隊對比發現,使用KSR培養的iPSC在分化為心肌細胞時,跳動頻率變異系數(CV)較血清培養組降低40%。
2.分化潛能保留
在神經、心肌等定向分化實驗中,KSR培養的干細胞表現出更高的分化效率。例如,小鼠ESC在含KSR的培養基中誘導為神經前體細胞的比例可達85%,顯著高于血清組(60%)。
3.臨床級轉化潛力
無動物源成分的特性使其可直接用于細胞治療產品開發。某再生醫學公司采用KSR培養的iPSC衍生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,已進入II期臨床試驗,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。
三、使用策略:適配不同干細胞類型的優化方案
1.ESC/iPSC培養體系
通常以DMEM/F12為基礎培養基,添加15%-20% KSR、非必需氨基酸(NEAA)及β-巰基乙醇(β-ME),配合飼養層細胞或基質膠(Matrigel)實現無飼養層培養。
2.成體干細胞(如MSC)培養
可降低KSR濃度至5%-10%,結合特定生長因子(如bFGF)促進增殖,同時維持免疫調節特性。
3.長期保存與運輸
KSR支持干細胞凍存液配制,配合二甲基亞砜(DMSO)使用,復蘇后細胞存活率>90%,顯著優于血清體系。
KnockOut™ 血清替代物通過成分創新與工藝優化,解決了傳統血清培養的諸多痛點,為干細胞研究提供了更安全、更可控的工具。隨著單細胞測序、類器官培養等技術的發展,KSR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,推動干細胞治療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。